欢迎来到KTV招聘网!
loading
免费发布信息
·新余 [切换]
    新余KTV招聘网 > 新余热点资讯 > 新余名言/句子 >  承喻慎静以处忧患非心爱我之深何以及此!谨置之座右也柳花词绝妙

    承喻慎静以处忧患非心爱我之深何以及此!谨置之座右也柳花词绝妙

    时间:2022-08-06 20:57:19  编辑:快推网  来源:  浏览:716次   【】【】【网站投稿
    承喻慎静以处忧患,非心爱我之深,何以及此!谨置之座右也。柳花词绝妙,使来者何以措辞!本不敢继作,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,坐想四子闭门愁断,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,亦告不以示人也。章楶今存词仅二首,写杨花的只有这一首《水龙吟》。此信中所说的“柳花词”即《水龙吟》无疑。信中“四子”,刘崇德先生疑应作“内子”,古人称妻曰内子。信然。然则苏轼的和词是揣摩章楶的心情而写的。此时苏轼又正处于忧患之中,抒写思妇之

    承喻慎静以处忧患,非心爱我之深,何以及此!谨置之座右也。柳花词绝妙,使来者何以措辞!本不敢继作,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,坐想四子闭门愁断,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,亦告不以示人也。

    章楶今存词仅二首,写杨花的只有这一首《水龙吟》。此信中所说的“柳花词”即《水龙吟》无疑。信中“四子”,刘崇德先生疑应作“内子”,古人称妻曰内子。信然。然则苏轼的和词是揣摩章楶的心情而写的。此时苏轼又正处于忧患之中,抒写思妇之愁,而融入词人自己之忧也是可能的。我们可以再推而广之,说这首词是借暮春之际“抛家傍路”的杨花,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。篇末“细看来、不是杨花,点点是、离人泪”就是显志之笔。而近千年来,广大读者之所以欣赏这首词,也正是因为它别具匠心地表现了这一普遍的主题。正如苏轼的《水调歌头》(明月几时有),虽然是为怀念弟弟而作,但末尾那两句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,道出了离人们普遍的愿望。我们如不拘泥于章楶夫妻二人,而作更宽泛的理解,也许会觉得更有意趣。

    上阕首句“似花还似非花”,好像是从植物学的角度考察杨花而做出的一个判断,然而却耐人寻味,它不仅道出了杨花那种像花又不像花的特点,让读者在似与不似之间去把握杨花的形与色,而且引发了整首词的想象,其意脉直贯篇末。按照习惯本应说“似花还非似花”,由于格律的关系,不得不颠倒词序,这固然是不得已而为之,但一经颠倒便另有一番滋味在里头,奇警、天真,非人籁可比。我想苏东坡吟了这句词,自己也会禁不住拍案叫绝的。因为“似非花”,所以“也无人惜从教坠”,任它“拋家傍路”,四处飘扬。“傍路”二字使人联想起暮春之际杨花堆于路边,愈积愈多的情形,真够传神的了。这“拋家傍路”的杨花看似“无情”,细细想来却是“有思”。它也有生命,也有知觉,也有它的愁绪。韩愈《晚春》诗曰:“杨花榆荚无才思,惟解漫天作雪飞。”章质夫词曰:“轻飞乱舞,点画青林,全无才思。”苏轼似乎针对他们写了这“无情有思”的句子。杨花究竟是有思还是无思呢?这全看当时词人的心情和修辞的需要了。欲强调寂寞孤独无人理解则抱怨杨花无思;欲将杨花拟人,则又说她有思。无也好,有也好,不可拘泥。写诗著文,总要有点波澜,有点新意,前人那么说,我偏这么说。雷同了还有什么意思?章词是用无思的杨花衬托离人的春愁。那离人本已满怀愁绪,可杨花偏偏不理解她,又沾上春衣,落向床,撩起了她的心事,使她盈盈泪下。而苏轼说,杨花也有思,连同那柳树,整个儿就宛如一位思妇。这是递进一层的写法。有了这“有思”二字,才有以下几句。

    “萦损柔肠,困酣娇眼,欲开还闭。梦随风万里,寻郎去处,又还被、莺呼起。”“柔肠”“娇眼”,或说指柳枝、柳叶,或说仍指杨花。我看还是指包括枝叶在内的整个柳树为宜。柳叶称柳眼,唐诗屡见,如元稹诗:“柳眼浑开尽,梅心动已阑。”李商隐诗:“花须柳眼各无赖,紫蝶黄蜂俱有情。”由“柳叶”联类而及,以“柔肠”代指细嫩的柳枝,是很自然的。而“柔肠”之“萦损”“娇眼”之“困酣”,以及其“欲开还闭”的情状,又恰恰是杨花飞离枝叶之际欲去不去、忽张忽合的最传神的描写。由杨花写到柳树,又以柳树喻指思妇(即篇末所谓“离人”),是很顺畅的艺术联想。“梦随风万里”的“梦”可以说是思妇之梦,也可以说是柳之梦。而杨花随风起舞,不也正像梦一样吗?梦中寻郎,被莺呼起,当然是用唐人金昌绪《春怨》诗:“打起黄莺儿,莫教枝上啼。啼时惊妾梦,不得到辽西。”但柳枝本是黄莺栖息之处,写柳梦,而说被莺呼起,这简直是妙合。这几句究竟是写杨花,还是写柳树,还是写思妇?究竟是用典,还是写实?让人难以分辨,也无须去分辨。这三重意象的叠合,造成多义的效果,妙就妙在这里。

    下阕开头又跳回到上阕首句的意思上去。“不恨此花飞尽”,已肯定了这是花。但人们并不怜惜她,而只知惋惜西园“落红难缀”。这似乎是上阕前几句的重复,又似乎不是重复,因为感情色彩更浓了,写得更具体了。从时间上看,似乎也从开始坠落欲开还闭,到了“此花飞尽”的地步。这里,词人已不再描写杨花的飞舞,而是在寻她的踪迹也就是归宿了。“晓来雨过,遗踪何在?一池萍碎。”到了青萍满池的时候,已是初夏。所以接着说:“春色三分,二分尘土,一分流水。”杨花一旦飘尽,春色也就逝去了。那么春归何处呢?单就杨花看来,是二分化为尘土,一分融入流水,哪里还有它的踪影?苏轼在这里搞起数学来了!什么三分之二,三分之一的,似乎算得很清楚,其实仍不过是一片模糊的印象。或者说是一片痴情,一番傻话。末尾三句,则又回到了上阕下半段以柳拟人的构思上:“细看来、不是杨花,点点是、离人泪。”词本是写杨花的,写了一大篇,最后竟一笔勾销,说细细一看不是杨花,而是离人的泪。这是何等的奇思妙语!是啊,如果柳树是离人的话,那杨花不恰是离人的泪吗?这本在情理之中,可是又出乎一般人意想之外。若不是苏轼这样的大手笔,恐难写出这样的词句来。

    苏词向以豪放见长,但也有婉约之作。这首《水龙吟》就是一首婉约词,把它放在婉约派诸名家的作品之中,以婉约之美而论,是毫不逊色的。

    禾熟

    百里西风禾黍香,鸣泉落窦穀登场。

    老牛粗了耕耘债,啮草坡头卧夕阳。

    最新便民信息
    新余最新入驻机构
    155353535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