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新余KTV招聘网 > 新余热点资讯 > 新余名言/句子 >  其三对于战术中动与静的辩证关系作者也有精辟论述()动则无形“

其三对于战术中动与静的辩证关系作者也有精辟论述()动则无形“

2022-08-15 15:08:17 发布 浏览 573 次

其三,对于战术中动与静的辩证关系,作者也有精辟论述。()动则无形,“神出而鬼行”。认为军队不动则已,动则出敌不意,攻其不备,“运于无形,出于不意。”不仅于此,善于采取军事行动者,必须掌握“兵有三势,有二权”,即军事行动要做到:行动迅猛有“气势”,善用地形占“地势”,根据敌情知“因势”;巧妙侦察设伏,称为“知权”,调遣军队灵活有序,称为“事权”。()以静制动,“虽未能得胜于敌,敌不可得胜之道也。”《淮南子》的作者对道家思想颇为推崇,津津乐道于以静制动,以无形制有形,以无为制有为。认为,“敌先我动,则是见其形也;彼躁我静,则是罢(疲)其力也。形见则胜可制也;力罢(疲)则威可立也。”作者认为善采取军事行动者无非有四:或以天时,或以地利,或以巧举,或以人和。然而此四者均为有形之举,必有相应的破除办法。只有无形之举是对方无法破除的,所以说,“唯无形者无可奈也。”那么什么是作者所推崇的无形之静举呢?按作者的描述,即那种“无法无仪”、“无名无状”、变幻莫测的军事韬略。

其四,像其他兵书一样,《兵略训》亦很重视将帅的作用,作者用很大篇幅阐述了有关将帅的理论。()将帅根据其能力可分为上中下三类:“上将”,能够得天道、得地利、得人心,且用兵坚定而有气势,是常胜将军;“中将”,不知天道、不知地利,但得人心,有气势,胜多而败少;“下将”,无坚定主张,性自多疑,“居则恐惧,发则犹豫”,动辄败北。()“将军之心”要宽宏公允,含而不露。既能随时变通,又不轻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动摇主张。凶如猛虎,狡似狐狸。对敌人要“示之以柔,而迎之以刚”,“将欲西而示之以东”,举措动静,人不能识。()将帅要威仪并用,与士卒同甘共苦。威仪并用就是赏罚分明,赏使士兵冒死征战,罚使士兵令行禁止,如此,军队才有战斗力。此外,将领必须爱兵,才能得到兵的爱戴,“上视下如子,则下视上如父。”所以,“将必与卒同甘苦,俟饥寒。”()将帅应具备以下“三隧、四仪、五行、十守”诸项优秀品质:“三隧”是知天道、习地形、察人情;“四仪”是,为国不拥兵自负,为主不顾身,见难不畏死,决疑不避罪;“五行”是,柔而不卷,刚而不折,仁而不犯,信而不欺,勇而不凌;“十守”是清白、远虑、坚定、清醒、不贪、不。淫、不好辩、不推诿、不喜、不怒。()作者认为将帅最应注意的是士气的“实”与“虚”:官兵有隙,互不相得为虚;上下同心,同仇敌忾为实。“虚实之气,兵之贵者也。”两军之争,“实则斗,虚则走。”()要求将领能“秉众人之智”,“用众人之力”,认为一个将领要统帅军队,完成任务,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的司令部体系,这个司令部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专门辅助人员:“尉之官”,即军事参谋人员;“侯之官”,即侦察人员;“司空之官”,即后勤人员;“舆之官”,收容联络人员。这比《六韬》的有关论述更为充分和完善。

东汉的军事思想

军事思想概况

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以后,社会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,农业、手工业、商业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。与此相适应,天文、历法、农学、医学在东汉时期也有较大的进步和发展。但是,这一时期军事思想领域却显得相当沉闷。究其原因,主要不外乎有两条,()东汉王朝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已有的政权,“厌武事”,“非儆急,未尝复言军旅”。尽管其间也进行了反击匈奴、镇压羌人反抗以及镇压打击农民起义等一系列重大战争,但总的说,东汉王朝的统治阶级对军事学术是不太重视的,这同西汉初期重视整理兵书的做法有很大差异。()东汉王朝统治阶级为了加强思想统治,大肆宣扬神秘的谶纬神学。早在刘秀即位以后,即命人整理校定图谶,并于中元元年(),“宣布图谶于天下”,正式把谶纬神学定为官方哲学,从而使谶纬神学笼罩了整个社会的思想界,这对这一时期的军事思想的发展不能不有一定的影响。由于上述原因,东汉时期的军事思想同其他思想学科相比,发展得较慢。就兵书情况而言,从后来的史书记载看,这一时期没有产生一部有较大影响的兵书。陆达节在《中国历代兵书目录》中虽然著录了这一时期的兵书有九部八卷,但这些兵书基本上都是后人伪托,即使陆达节著录的这些兵书不是后人伪托,但同其他朝代相比,东汉时期的兵书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非常单薄的,这反映了这一时期军事思想领域的极端不景气。从现存的著作来看,《握奇经》和王符《潜夫论》中的军事论述基本上体现了东汉时期人们对军事问题的认识水平。

《握奇经》

又称《握机经》,《幄机经》。今存卷,余字。相传其经文为黄帝臣风后所撰,姜尚加以引申,汉武帝丞相公孙弘作解。另附佚名《握奇经纪图》卷,晋武帝时西平太守马隆《八阵图总述》卷。此书始见于《宋史·艺文志》“兵家类”,其中著录:《风后握机》一卷,注云:晋马隆略序;又《握机图》一卷。

《握奇经》的成书年代,历来有不同看法。从唐代兵书《李卫公问对》所引《握奇经》的文字来看,其书应是唐以前的著作,可能是东汉时期谶纬神学先生根据《周易》八卦推衍而为之。

《握奇经》主要内容是讲解八阵的布列。所谓八阵,它认为是指天、地、风、云、龙、虎、鸟、蛇。其中天、地、风、云四阵为正,龙、虎、鸟、蛇四阵为奇,四正四奇总为八阵。大将居阵中掌握机动兵力,即所谓“余奇”之兵力,称为“握奇”。布阵时,先由游军于阵前两端警戒,“先出游军定两端”。布阵毕,“游军从后蹑敌,或惊其左,或惊其右。”作战时,四正四奇之兵互相配合,游军从阵后出击配合八阵作战,大将居中指挥,并以“余奇”之兵策应重要作战方向。它特别强调奇正的相互配合,这种配合不是由主观所决定,“皆逐天文、气候、向背、山川利害,随时而行,以正合以奇胜。一或合而为一,因离而为八,各随师之多少触类而长。”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